伟德国际始于英国1946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思想文化 >> 正文

“抱团共治”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

发布日期:2023-11-17 作者:张少涵 王程郅 点击:[]

  宁波镇海区以青春社区为载体,以“物居业”的创新形式探索青年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模式,改变了青年参与治理中“一厢情愿”的顽疾,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“青春密码”。目前,该“抱团共治”社区模式,能让青年成为社区治理的有力抓手;而有效的青年参与,则成为“抱团共治”的活力源头。但在实践探索中,也存在青年参与路径、内在动力、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,影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常态化和持续性。如何破解这三大短板,是青年参与治理创新的难点。

  创新顶层设计,搭建青年参与社区的路径

  参与路径不明晰,是青年参与社区治理亟需突破的瓶颈之一。近年来,各级团委以团中央“社区青春行动”为契机,纷纷从不同角度探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,让青年能够在社区治理中成为骨干并逐渐向核心工作靠近,虽然点状突破明显,但离真正打通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还有距离。

  关键原因一是思想不统一。基层政府的治理有碎片化现象,社区各组织对党建带团建工作没有达成有效共识,相互之间的党团组织互不隶属,缺乏联系,彼此的工作支持力度和配合力度不够,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,社区党建带团建整体格局构建不明显,导致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中出现支持力度参差不齐的现象。二是参与路径的合理性欠缺,社区团的工作网络、工作机制不全等是目前大多数社区存在的普遍现象,因短暂工作性需求形成的短暂路径问题,以及各方链接不顺形成的路径不畅问题等,导致社区治理无法有效吸引青年参与。

  所以,迫切需要从上而下的行政推动,创新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,完善青年参与社区的制度安排,形成青年参与社区的有效机制。

  一、设计理念的统一。顶层设计理念的统一,是实现社区治理效能和质量整体跃升的前提。首先,要从推动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主协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出发,明确构建社区整体的多元治理体系,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通过各种运行机制,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,形成良好的社区治理生态;其次,提高站位,全面谋划,依托党建带团建,将与社区治理有关的组织、民政、房管等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纳入工作成员单位,将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纳入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整体工作,将青年参与社区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团建的重要抓手,通过联合发文等方式,形成治理合力,以满足社区建设和青年参与治理的需求。

  二、设计制度的闭环。首先需以制度方式织密织牢社区团组织网络。一方面,扩大组织覆盖范围,根据社区团组织建设空白点,推动成立线上或线下团支部,搭建能覆盖社区的团组织架构,助力“社区、物业、业委会”三驾马车有序运转。另一方面,创新组织设置方式,探索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团建方式,通过区域联建、行业共建和楼宇团建等方式,实现团组织从“单位制团建”到“社区团建”的转型,提高团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政治认同。此外,还需以制度体系畅通工作闭环,实现共青团服务功能有效嵌入社区治理格局。完善青年参与治理的供需对接机制,有序推出“青年能做、敢做、愿做”的制度体系,明确青年参与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,形成一套常态化能有效参与的工作方法和考核评价办法,将共青团整体服务功能全方位融入社区服务大平台,切实解决团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碎片化问题。

  满足青年需求,激发青年参与社区的内在动力

  内在驱动力不足,是青年参与社区治理亟需突破的瓶颈之二。其显性原因是青年因工作和家庭压力,无法协调多余时间参与社区治理;深层原因是没有抓住青年需求痛点,缺乏必要的利益关联度,导致青年难以走出家门融入社区。

  因此,需要自下而上激发青年参与社区的内在驱动力,塑造青年需求的社区利益共同体,打造情感认同的社区网络,提升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归属感和获得感。同时,也让社区治理中融入有无限潜力的社会资本和资源的青年,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,实现青年和社区的共同成长。

  一、需求认同的社区共同体。首先,需从社区公共服务层面,立足能回应并满足青年及其家庭相关的利益、兴趣和情怀等需求,设计提供居家维修、社区团购、孩子教育、信息咨询等公共资源需求服务,实现青年生活需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精准对接,疏通彼此共同利益连接点,使青年对社区接纳度获得最大程度认同和满意;其次,从社区参与层面,立足青年网络化生存需求,运用大数据、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,设计便捷高效的微信群、公众号、社区智慧管理系统等,既能解决当前社区治理中出现的信息壁垒、沟通障碍等痛点和堵点问题,更能让青年通过主动快捷地走入公共领域参与社区治理,实现青年网络化参与需求和社区治理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。

  二、情感认同的社区共同体。需形成社区共同体意识,在深度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中,青年既能高频次享受社区的公共服务,又能高密度提供社区的公共事务,极易形成青年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和公共精神,有效增强青年社区治理的使命感与责任感。需给予青年正向反馈和激励,根据青年参与状况,运用购买服务资金支持、优秀人才激励政策、志愿服务积分兑换、优秀治理成效展示等激励方式,有效扩大参与获得感。

  打造适配青春社区模式,充分发挥青年参与社区的治理能力

  青年治理能力发挥不够,是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需突破的瓶颈之三。但目前普遍存在:参与群体主要集中在部分优秀团青骨干、青年志愿者和青年社工,参与事务主要集中在政治性事务、公共基础性事务和文体活动等相对单一的范围,青年中的大多数仍“不在场”,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环节仍频频“缺席”。其主要原因是,“青春社区”作为目前青年参与深度社区治理的关键性载体,在不同类型社区建设中没有较好打通协同治理的环节。

  因此,需要打通协同治理的关键点,全方位打造适配的“青春社区”,找对的青年,找准的青年,将青春优势有效融入社区治理。

  一、完善协同治理的“青春社区”规范化标准。根据对不同类型社区各自的问题清单、需求清单、资源清单和发展战略,建立不同的协同治理综合评价体系,以体系建设、制度建设、功能建设、平台建设、项目建设等为内容,形成“青春社区”的不同建设样本和实施方案,从党建带团建、团青力量参与、区域化团建和创新推广等多维度建立评价考核指标,形成不同范式的“青春社区”。

  二、培植协同治理的团青力量。摸清团青底数,按照便于参与和便于管理的原则,着力选优配强各支部班子成员,引荐青年精英依法依规进入社区“两委”班子和业委会工作等各类社区治理主体,推荐有专业能力和有动员能力的青年参与社区公共事务,激活社区建设中的团青有生工作力量,为青年治理能力发挥,提供有效组织力量支撑。

  三、健全协同治理工作体系。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工作,力争使青春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最大效能。在县区级协同层面,通过青年联谊会、青年联席会议等工作平台,吸引各社区优秀青年参与社区党建引领、协商议事、组织动员、监督指导等方面的交流商讨,提升青年治理专业化能力;在社区治理层面,通过打造高效运行工作体系,上下连通街道及辖区内相关职能部门,左右连通社区、物业、业委会、居民代表等社区利益相关主体,畅通社区治理的工作网络。

  四、塑造具有社区治理特色的青年品牌项目。构建青年共享社区的特色项目,由团干部、青年社区工作者、青年社区能人等推动,立足社区和青年需求,鼓励青年打造项目,吸引青年参与,补齐社区治理短板;构建社区青年品牌项目的长效发展机制,以项目为载体,以品牌建设为思路,不断丰富项目内涵,盘活社区内外社会资本,持续提升项目水平和能力。

  (作者身份依次系浙江省团校干部培训中心主任、浙江省团校教研部主任、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)

  沈建良 王雁 王新云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责任编辑:秦亮

       


上一条: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让千年盐都焕发青春活力
下一条:青春飞扬就是中国模样

关闭

伟德国际(始于英国1946)官方网站-Unique Platform       电话:0374-2983125
地址:许昌市八一路88号bv伟德国际1946  邮箱:hysy@xcu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