伟德国际始于英国1946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史学习教育 >> 正文

江心洲上“双枪将”

发布日期:2022-12-26 作者:刘宇彤 白博文 点击:[]

     “荷花池中水悠悠,人民难忘双枪手。滩上芦苇年年绿,永远活在江心洲。”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李典村一片高大挺拔的树林深处,革命烈士朱秀清的衣冠冢静静地坐落在陵园内。

  朱秀清,1917年出生于江都县花荡乡孙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因家境贫寒,13岁才进私塾读书,后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朱秀清失业回家务农,目睹日寇铁蹄践踏国土、地主恶霸横行乡里,血气方刚的他胸中燃起反抗的怒火。1939年,新四军在江都附近的新老洲一带团结带领群众打击日伪军,开展大生产运动。朱秀清深感抗日救国有望,年轻热血充满正义的他,义无反顾地参与到了革命中去。

  1942年,朱秀清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新坝乡地下党组织的支部书记。他通过唱香火戏、结拜“弟兄会”等形式,组织发动群众与敌人作斗争,不断壮大当地的抗日力量。此外,他还带领农民开展减租减息等锄奸反霸斗争,为群众谋取利益。

  新老洲四面环江,敌人整天在江面巡逻,企图阻碍新四军过江活动。如何顺利过江,联通江南江北根据地,成了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。朱秀清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,积极发动沿江多个渡口的船民,秘密为新四军传递情报、接送干部、转运物资。在他的动员带领下,1942年至1943年间,1000余条大小船只秘密运送了4000余名新四军和抗大分校学员顺利过江,此时的新老洲已然成为了联系江南江北革命根据地的一块“江心跳板”。

  1946年,我党决定将丹北党政军及地方部队数千人,通过新老洲撤至江都地区。朱秀清又一次发动船工和渔民,调遣沿线渔船和渡船,完成了大部队的转移任务。之后,智勇双全、人地熟悉、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朱秀清接受组织安排,留守组建江镇武工队并担任队长,继续坚持地下武装斗争。

  朱秀清善使双枪,枪法精良,熟知各种枪支及其零件构造性能,黑暗里亦能拆装自如,有着“双枪将”的美名。又胆大心细,经常伪装或隐蔽在芦柴滩里,巧妙地与敌人作斗争。他和江镇武工队队员们一起破铁路、炸桥梁、断电线、打军车,经常出其不意打击敌人,镇压了一批特务、要员、叛徒,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。

  敌人视朱秀清为眼中钉、肉中刺,想除之而后快,但在群众的掩护下,他机智地避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。敌人又抓走朱秀清的父亲和妻子,对他们威逼利诱、严刑拷打,企图借此动摇朱秀清的革命意志,但他不为所动,对敌斗争更加坚定。

  1948年9月13日,朱秀清在执行夜间运枪任务时,不幸遭到敌人的偷袭,身上多处中弹。他忍着剧痛向树林里打了一梭子子弹,就再也不能动了。意识到自己身负重伤,朱秀清便将自己的驳壳枪和公文包交给队员,又向身边的同志要了两颗手榴弹,对他们说:“你们快走,我和他们拼了……”他拧开手榴弹,与敌人同归于尽,时年仅31岁。

  英雄已逝,精神永存。当地的人们创作歌谣,纪念把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。如今的李典镇秀清村、秀清组,就是以朱秀清烈士的英名命名。(凌纪轩)

[ 责编:赵宇 ]


上一条:中央苏区如何解决粮食问题
下一条:长征路上的“女挑夫”刘彩香

关闭

伟德国际(始于英国1946)官方网站-Unique Platform       电话:0374-2983125(2968516)
地址:许昌市八一路88号bv伟德国际1946  邮箱:hysy@xcu.edu.cn